当下,博白县浪平镇六江村种植的四会柑迎来采摘丰收季,这也是一年中制作陈皮的黄金时节。
11月10日,记者来到六江村时看见,各家各户门前,村民早早围坐在竹筛旁,娴熟地将果皮与果肉分离,橘红色的果皮随着手腕的抖动跳落在筛子上。阳光下,零碎的陈皮晒场,橘红色与乳白色相互交融,点缀着乡村产业兴旺的图景。
“陈皮”由四会柑的果皮晒干而成。在六江村,全民制作陈皮的氛围十分浓厚,是名副其实的“陈皮村”。走进该村,家家户户都在加工制作陈皮,一些家庭还建有烘干陈皮的烤炉。在加工陈皮的队伍中,有白发苍苍的老人,有风华正茂的青年,也有天真活泼的孩子。
在村民冯春丽家的果园前,她和爱人正在山脚下,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柑果,完整的剥下外皮。果园满眼葱绿,枝头上挂满了饱满油光的柑果。“2018年,我们在自家山地种下280颗四会柑,今年第一次收成,增收有望突破10万元,计划明年继续扩种。” 冯春丽一边忙着剥皮一边告诉记者,满树的果实承载着一家人的喜悦与收获。
六江村是四会柑种植大村。村道两旁,果园相连成片。目前全村四会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0多亩,挂果的果树已有3000多亩,每100公斤果实可制作6.5至7公斤的陈皮。
“今年不但是陈皮的丰收年,也是价格的丰收年。去年的陈皮收购价格是140元/公斤,今年每公斤陈皮可以卖到240元,企业主动上门收购,供不应求。”六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廉祖旺介绍。
“我这不仅是在赶时间,更是在‘赶钱’。”六江村村民刘进富原是贫困户,在村两委干部的的支持下,2015年顺利脱贫。脱贫后的老刘更是燃起了强烈的致富愿望,他种下10多亩的四会柑今年已是第二次收成。为了不受雨天影响,他购置了一台烘炉,每天都按时制作,把优质的陈皮带给客户。“现在市场行情好,对我们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。”
发展陈皮产业促村民增收
“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胜黄金。”陈皮的药用历史可追溯到东汉,其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。六江村土质肥沃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为种植四会柑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。近年来,随着陈皮价格的节节攀升,村民种植四会柑的面积连年增加。
村民娴熟地将果皮与果肉分离。
“我们生产的陈皮品质优良,每年一到收成的季节,到村里收购陈皮的客商络绎不绝。” 廉祖旺告诉记者,去年六江村全村四会柑的收入就超过了1000万元。
早在2008年,村里就开始引进种植四会柑,由于销路通畅,价格连年攀升,因此村民种植四会柑的积极性很高,种植面积年年增加,六江陈皮迅速崛起。近些年,为了鼓励村民继续扩种四会柑致富,村里专门拿出一定的经费给村民购买化肥,还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培训四会柑种植技术。
“我们期盼能打响‘六江陈皮’的品牌,进一步打开市场,扩大产业发展,完善集种植、加工、储存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,在乡村振兴中‘陈’风破浪。” 廉祖旺告诉记者,在实现规模发展的同时,六江村将积极提升产品附加值,将“小陈皮”做出“大文章”,提升自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继续帮助种植户拓宽销售渠道,帮助周边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。